11月8日晚间,国内“果链”巨头企业歌尔股份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境外某大客户的通知,暂停生产其一款智能声学整机产品。
而在次日,便有研究机构透露,暂停生产的产品很可能为苹果AirPods Pro2。
此消息一经公布,歌尔股份市值迎来“地震”,连续3日大跌,截至11月11日收盘,股价跌去约26%,市值蒸发约195亿元。
歌尔股份11月股价走势图(前复权),来源:东方财富
歌尔股份主营的业务是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和智能硬件业务,此前,歌尔股份一度是苹果TWS耳机最大的代工厂之一,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资源。
不过,头豹研究院认为,近年来TWS耳机出货量开始放缓,市场有可能趋于饱和,对电子声学行业规模的驱动力逐渐下降。
在此背景下,虽贵为苹果的大客户,歌尔股份也早已培养自己的造血新能力,另一盈利点正在崛起。
从歌尔股份Q3财报中不难发现,歌尔股份在智能硬件领域营收达435.52亿元,同比增长95.87%,为增速最快的业务,且增速远超其他两项业务。
据悉,这主要受益于以VR、智能游戏主机等产品销售收入增长。
据头豹研究院统计,未来5年,全球VR/AR声学市场规模将从十亿元增至百亿元以上规模,头部企业的提前布局有利于征战这一蓝海市场。
不难发现,歌尔股份早早就在做“去苹果化”战略的布局并且初有成效。
即使“丢了”苹果以后,歌尔股份在电子声学行业仍拥有相当大的机会和发展空间,市面上研究机构普遍仍然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
那么,纵观整个电子声学行业,歌尔股份处于怎样的地位,拥有哪些竞争优势?行业整体产业链情况如何,在VR/AR快速发展的当下,存在哪些发展新机遇?
本文,头豹研究院将从行业背景、产业链、竞争格局、市场规模等角度为您深入分析中国电子声学行业。
01 电子声学行业定义及分类
电子声学系统主要通过麦克风、音频IC与扬声器三个部件完成声音的采集到播放的过程,是现代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麦克风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声音的采集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在早期,ECM(驻极体麦克风)是中国市场的主流麦克风,后来随着MEMS麦克风的技术逐渐成熟,20世纪末,MEMS麦克风凭借技术优势开始逐步取代ECM麦克风的市场地位。MEMS麦克风具备元件尺寸小、灵活度高等技术优势,更加契合智能手机等内部空间“寸土寸金”的高精尖数码设备,因此取代EMC麦克风成为市场主流。
音频IC的主要功能是对音频模拟信号进行读取与解调、模拟与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音量与音质的调整等,是声学器件中技术门槛最高的部件,技术含量较高,因此市场参与者不多。总的来说,音频IC中包含的DAC、ADC等配件,涵盖模拟芯片、数字芯片及数模混合芯片等。
扬声器的主要功能是将音频电流转换为声音,技术原理较为简单,目前中国已形成从部件到成品的全部生产体系和完善的扬声器产业链。根据结构与换能方式的不同,扬声器可以分为三类,主要包含电动式扬声器、电容式扬声器及电磁式扬声器。电动式扬声器在电子声学系统中应用最广的扬声器,其原理是利用电磁效应使固定磁铁磁化,带动附着在线圈上的薄膜进行上下移动,并发出可被听见的声波。
作为电子消费品的基础部件,手机、笔记本电脑、耳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基本都配置有扬声器或受话器。近年来,扬声器在单机使用量上不断增加,为了提高音质效果,汽车音响、TWS耳机、智能音箱、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上的扬声器搭载量不断增加。
02 电子声学行业产业链图谱
电子声学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含麦克风、音频IC与扬声器三类领域的参与者,中游主要为电子声学系统终端产品的代工厂,下游包含电子声学系统各类终端应用产品。
电子声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含麦克风、音频IC与扬声器三类领域的参与者,其中麦克风领域上游参与者主要为半导体厂商与声学精密器件厂商,音频IC领域参与者主要SoC芯片设计厂商,扬声器领域主要包含声学精密器件厂商与微型扬声器厂商。
电子声学行业产业链中游主要为电子声学系统终端产品的代工厂。下游包含电子声学系统各类终端应用产品。
03 电子声学行业产业链上游:电子声学器件
根据Yole的统计,2018年整体电子声学市场共约141亿美金,其中扬声器市场占比约65%、音频IC市场占比约24%、麦克风市场占比约12%。
智能手机是电子声学下游最大的应用市场。由于智能手机的庞大体量,目前是电子声学最大的应用市场。仅将麦克风、扬声器与受话器、音频编解码器纳入测算,一部低端智能手机声学器件单机价值量约4美金,旗舰智能手机电子声学器件单机价值量接近10美金。
麦克风是采集声音的关键器件,应用在从消费级到工业级各类电子设备里。
麦克风从最初的液体麦克风和碳粒麦克风发展到实用性更强的碳精电极麦克风,技术迭代迅速;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ECM(驻极体麦克风)成为主流技术。20世纪末,MEMS麦克风,逐渐取代ECM的大部分应用场景,成为使用最广泛的麦克风。
MEMS麦克风元件中包含集成芯片,此类芯片市场主要为国际公司所垄断,如英飞凌等。
04 电子声学行业产业链中游:代工厂
声学器件产业链中游为代工厂商,由于声学器件终端产品内部结构较复杂,组装难度较大,因此声学器件中游为产业链最受益的环节。
声学器件产业链中游为代工厂商。声学器件终端主要为耳机、手机等电子消费品,因此产品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整机制造门槛高。
声学器件属于薄利多销、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占比可达50%,因此代工厂为声学器件最受益的环节之一。代工主要包含ODM(原始设计提供商)和OEM(原始设备生产商)两种模式,ODM厂商掌握从设计到生产的全环节,仅在最后环节进行品牌贴牌(比如小米、OPPO、vivo等),而OEM厂商则完全根据品牌厂商的设计要求进行生产(如苹果的AirPods)。
TWS声学系统代工代工厂商主要有歌尔股份、立讯精密、英业达、万魔科奈信等。其中歌尔股份和立讯精密业务范围较大,精密加工能力较强,是苹果的主要代工厂商,占据龙头地位。
苹果AirPods的声学系统以OEM代工模式为主,主要代工厂商有歌尔股份、立讯精密、英业达等,其中歌尔股份占苹果AirPods超出30%的份额,立讯精密占据苹果AirPods系列约40%份额。
安卓阵营方面代工格局较为分散,代工模式多样,OEM和ODM均占据了一定的规模。作为华为声学代工厂商,歌尔股份和华为合作的代工模式主要分两种,高阶采用OEM代工模式,中低阶采用ODM模式。万魔的代工范围较广,华为、小米、OPPO、VIVO均是其客户。
05 电子声学行业产业链下游:消费电子
伴随技术发展与产业链的完善,以麦克风、扬声器与音频IC为代表的电子声学器件市场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从下游应用来看,目前消费电子是电子声学器件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电子声学下游主要应用在智能手机、TWS耳机、智能音箱、汽车音响、平板电脑、电视机等设备当中。其中智能手机、TWS耳机与智能音箱已趋于饱和,汽车音响和VR/AR是电子声学器件的最新增量市场。
TWS耳机除具备传统耳机的麦克风与受话器以外,还具备较为复杂的蓝牙音频处理芯片。以苹果推出的AirPods为例,该产品各边耳机搭载3个麦克风,同时还配有CirrusLogic频编解码器等音频IC。此外,TWS耳机为重要的语音控制入口,因此搭载的麦克风数量高于普通耳机,且该产品的降噪等功能也需通过麦克风实现。2021年之前伴随TWS耳机出货量的爆发为电子声学器件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增长,未来TWS耳机将趋于饱和,难以为电子声学行业带来新的增长。
除TWS耳机外,智能音箱也曾带动电子声学器件行业规模增长。智能音箱为声控指令中枢,因此麦克风是该产品的必备功能配件,智能音箱配备麦克风阵列,因此在该设备应用的麦克风数量也大为增加。如苹果的HomePod与华为SoundX音箱均搭载6个MEMS麦克风。现今智能音箱出货量放缓,对电子声学行业的支撑力下降。
06 电子声学行业市场分析:TWS耳机
TWS耳机主要有耳机和充电盒两部分构成,是电子声学行业重要的产品端应用
TWS耳机主要由充电盒和耳机构成,其中充电盒包括锂电池、指示灯MCU电源管理和其他元器件等,耳机则包括锂电池、传感器、麦克风电池管理和其他元器件等。在过去几年,TWS耳机声学效果不断提升,极大刺激电子声学行业技术进步。
TWS耳机出货量开始放缓,市场有可能趋于饱和,对电子声学行业规模的驱动力逐渐下降
TWS耳机市场趋于饱和,难再保持高景气。从出货量上看,TWS耳机行业在经过2016-2019年的快速增长期后,2021年增速开始放缓。同时TWS耳机价格逐步下探,品牌耳机厂商陆续推出起售价更低的产品以刺激销量,品牌耳机有望逐步进一步挤压白牌耳机生存空间。分析师预计,TWS耳机市场增速的放缓,意味着其对声学器件的需求趋于稳定,难以再次成为电子声学行业的驱动力。
07 电子声学行业市场分析:VR/AR
据统计VR声学模组占总体成本的6%,是电子声学行业产品端最新应用,市场潜力较大
VR声学模组占总体成本的6%。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都被认为是继PC电脑、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代消费级计算机科技产品。VR从硬件成本构成上来看,VR终端的硬件主要由芯片处理器(16%)、屏幕(34%)及光学器件(6%)、声学器件(6%)、存储(27%)、壳料(6%)及辅料(5%)等构成。
VR/AR出货量突破1,000万大关,或将迎来行业爆发,拉动电子声学器件需求
受益于宅经济,VR产业在2020年迎来爆发式增长。2021年全球VR出货量1,095万台,根据IDC预测,2022年VR出货量将达1,573万台,迈过最重要门槛。专家认为,VR出货量1,000万是个关键节点,有助于进一步促进VR内容端的发展,从而形成促进VR产业迅速增长的良性循环。
分析师预计,VR/AR行业的迅速发展将进成为电子声学行业发展的新驱动力,拥有成熟生产模式的歌尔股份等头部声学大厂迎来利好,刺激业务进一步发展。
08 电子声学行业市场分析:市场规模
2015-2021年,中国电子声学市场规模(按销售额计)从145.0亿元增长至309.7亿元,VR/AR声学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1.71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0.15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00亿元以上,同时带动电子声学市场规模增至400亿元以上。
智能音箱需求下降,难以支持电子声学行业市场规模继续增长。因需求的下降,智能音箱行业在2021年开始销量下降,受到影响。世界经济衰退、物价上涨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缓慢等宏观环境影响人们对非必需品的智能音箱的购买欲,同时产品新鲜期已过,难以再保持高增长的趋势。
TWS耳机趋于饱和,出货量增速开始放缓。TWS耳机放量期已过,出货量向品牌耳机集中,市场趋于饱和,为提升销量各大厂商不断增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红利期已过。
新能源汽车普及助力汽车音响行业高速增长,推动电子声学行业市场规模扩大。中国汽车声学系统行业产业链具备近年来愈加完善,技术更新迭代快,竞争激烈,单车音箱系统价格已提升至1,500元左右,叠加利好的政策环境,行业发展迅速,助力电子声学市场规模增长。
AR/VR出货量突破1,000万大关,推动电子声学行业市场规模增长。2021年AR/VR出货量已超过1,000万,产品端的普及将刺激内容端的成熟,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助力行业发展,同时带动电子声学行业规模的增长。
09 电子声学行业市场分析:竞争格局
中国电子声学产业链企业多集中于产业链中游代工厂商,核心竞争力在于各企业的精密加工能力、生产线的完善程度以及对成本的控制。
头部大厂品牌如苹果、华为、小米、OPPO、谷歌等主要智能设备厂商都会以不同的代工模式和第一梯队电子声学厂商合作,因此市场呈现强者恒强的格局。整体而言,中国声学器件行业可分为三个梯队:
(1)以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瑞声科技、国光电器为代表的第一梯队。此类企业为声学器件领先企业,在中国与国际市场均占据大量市场份额,在声学相关领域各重要环节都具备自主研发能和核心技术,帮助实现声学器件部分生产环节的国产化。
(2)以恒玄科技、瀛通通讯为代表的第二梯队。较第一梯队而言,此类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较小,且多处于产业链中游,企业旗下业务涵盖种类不及第一梯队,但极具技术优势,因此可有效应对终端产品的快迭代、短生命周期等特点。
(3)以明皜传感与安声科技为代表的初创型企业。此类企业在资金、市场规模、业务布局方面均弱于前两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头豹”(ID:leadleopard),编辑:胡嘉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快来评论,快来抢沙发吧~